黔西县第二中学 微信小程序 面向校友功能
微信扫码进入黔西县第二中学


黔西县第二中学 电子校友卡 校友可以通过小程序申请并激活电子校友卡,方便校友身份验证及享受校园服务,例如进出校园、使用校园设施等。电子校友卡是一种身份识别方式,可以通过小程序展示。
预约访校 校友可以在线预约返校,通过填写返校申请并选择访问日期、时间段等详细信息,方便学校提前安排接待。预约审批通过后,校友可按照计划返校。
校友动态 校友可以通过校友动态板块,了解其他校友的最新消息和动态。这个功能可以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校友可以分享个人近况、职业发展或对母校的祝福。
爱心捐赠 校友可以通过小程序向母校进行爱心捐赠,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教育项目、学生奖学金等。捐赠流程简单便捷,校友可以自由选择捐赠金额和项目。
留言本 校友可以在留言本中给母校留言,表达对学校的祝愿或提出建议,增强校友和母校之间的互动。学校也可以查看并回复这些留言,促进情感交流。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展示是一个展示校友个人成就的平台,校友可以上传自己的个人简介、荣誉奖项、事业发展等信息,展示在母校平台上,增强校友之间的互动和荣誉感。
黔西县第二中学微信小程序 面向学校功能

校友审批 学校管理方可以通过小程序对申请电子校友卡或预约返校的校友进行身份和资料审核,确保申请人的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以保障校园安全和校友体验。
预约审批 学校可以对校友的返校预约申请进行审核,评估是否符合返校要求并根据校园日程安排批准或拒绝返校申请。通过审批后,校友可在指定时间返校。
预约放行 学校安保人员可以在校友返校当天,通过小程序进行预约信息的核验和放行操作。通过扫描校友电子校友卡或预约信息,确保校园进出的安全管理。
学校动态宣传 学校管理方可以通过小程序发布最新的校园新闻、活动公告、招生信息等内容,向校友及在校师生传递学校动态,保持校友对母校的关注和了解。
黔西县第二中学 学校介绍

黔西县第二中学位于黔西县老城中心,古称“黔水之畔”,乃昔日“贵州省立黔西中学”旧址。此地人文荟萃,钟灵毓秀,自1958年创办以来,历经沧桑,岁月悠悠。校庆日为每年九月八日,纪念先贤开创之功,缅怀过往岁月的辉煌。 初名“山水民中”,校址设于东门外,初创之时,仅有教职工八人,学生百余人,两班授课。然其志不在小,1959年春,更名“幸福中学(民办)”,至1960年夏,终得正名“黔西县第二中学”。其间虽遭逢变故,1969年迁往重新区,幸而1971年秋,于现址重建“黔西城关中学”,招收学子五百余,设八个初中班级,教职工增至二十三人。至此,二中初具规模,学风渐盛。 岁月流转,至1977年,二中已发展至二十个班级,师生逾千人,教职工六十余,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学校秉承“修己立人”之校训,倡导“文化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改革活校、开放强校”之理念,培养出无数栋梁之才。1983年,文理两科皆有学子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此乃恢复高考以来黔西县首例,可谓文脉昌盛,英才辈出。 校园之内,古木参天,绿草如茵,建筑风格融合古今,既有传统之韵味,又不乏现代之气息。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四季花开,恰似人间仙境。每逢春秋佳日,学子们漫步于校园之中,或吟诗作对,或切磋学问,好不风雅。 1999年,学校推行“三制一管理”改革,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2007年,扩建后的新校园全面启用,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学校提出“新校园,新思路,新理念,新进步”之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10年,教职工已达一百六十七人,学生两千七百余人,共设四十五个教学班,成为黔西县乃至周边地区的教育典范。 学校曾获“贵州省教育战线首届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工作先进单位”、“地区传统体育运动学校”、“地级文明学校”、“地级普实示范校”等多项荣誉,彰显了其卓越的教育成就和社会影响力。 今朝二中,依旧书声琅琅,弦歌不绝。全体师生将继续秉持“修己立人”之校训,弘扬优良传统,追求卓越,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正如古人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黔西县第二中学,必将在未来岁月中,继续绽放光彩,成为学子们心中永恒的灯塔。
开通状态:黔西县第二中学暂未开通,微信扫码可体验部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