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 微信小程序 面向校友功能
微信扫码进入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电子校友卡 校友可以通过小程序申请并激活电子校友卡,方便校友身份验证及享受校园服务,例如进出校园、使用校园设施等。电子校友卡是一种身份识别方式,可以通过小程序展示。
预约访校 校友可以在线预约返校,通过填写返校申请并选择访问日期、时间段等详细信息,方便学校提前安排接待。预约审批通过后,校友可按照计划返校。
校友动态 校友可以通过校友动态板块,了解其他校友的最新消息和动态。这个功能可以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校友可以分享个人近况、职业发展或对母校的祝福。
爱心捐赠 校友可以通过小程序向母校进行爱心捐赠,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教育项目、学生奖学金等。捐赠流程简单便捷,校友可以自由选择捐赠金额和项目。
留言本 校友可以在留言本中给母校留言,表达对学校的祝愿或提出建议,增强校友和母校之间的互动。学校也可以查看并回复这些留言,促进情感交流。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展示是一个展示校友个人成就的平台,校友可以上传自己的个人简介、荣誉奖项、事业发展等信息,展示在母校平台上,增强校友之间的互动和荣誉感。
云南农业大学微信小程序 面向学校功能

校友审批 学校管理方可以通过小程序对申请电子校友卡或预约返校的校友进行身份和资料审核,确保申请人的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以保障校园安全和校友体验。
预约审批 学校可以对校友的返校预约申请进行审核,评估是否符合返校要求并根据校园日程安排批准或拒绝返校申请。通过审批后,校友可在指定时间返校。
预约放行 学校安保人员可以在校友返校当天,通过小程序进行预约信息的核验和放行操作。通过扫描校友电子校友卡或预约信息,确保校园进出的安全管理。
学校动态宣传 学校管理方可以通过小程序发布最新的校园新闻、活动公告、招生信息等内容,向校友及在校师生传递学校动态,保持校友对母校的关注和了解。
云南农业大学 学校介绍

云南农业大学,坐落于春城昆明,北倚龙泉山,东临盘龙江,与黑龙潭公园遥相呼应,乃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自1938年创办以来,历经八十余载风雨,学校始终秉持“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校训,情系稼穑,躬耕疆域,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初时,学校名为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建于昆明市呈贡县。1958年独立成院,更名为昆明农林学院,迁址黑龙潭。1962年,滇南大学与滇西大学并入,学校规模渐扩。然世事无常,1969年学校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再迁至曲靖地区寻甸县,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正式定名为云南农业大学。直至1980年,学校重回昆明北郊黑龙潭,自此安定下来,开启新的篇章。 校园内,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一派生机盎然之景。图书馆藏书丰富,是CALL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亦是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学校现设22个学院,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形成了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813人,其中高级职称8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1人,省级突出贡献优秀人才16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学校还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3个,科研实力雄厚。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了15万余名具有“科学情操、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专业人才。其中,水稻育种家邓友成、烟草育种专家李永平、科技领军人崔秀明、畜牧专家马崇文等,皆为学校培养的杰出校友。他们扎根边疆,奉献社会,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朱有勇院士团队的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理论与技术,李铮友教授团队的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盛军教授团队的茶叶研究,魏红江教授团队的基因编辑技术,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校秉持“服务求支持,贡献求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兴边富民、农业科技进藏区等社会服务,与多个州(市)及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还与23个国家的75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推动了社会服务的国际化。 云南农业大学,不仅是一所学府,更是一片沃土,孕育着无数梦想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代农大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未来,学校将继续传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精神,努力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开通状态:云南农业大学暂未开通,微信扫码可体验部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