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微信小程序 面向校友功能
微信扫码进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电子校友卡 校友可以通过小程序申请并激活电子校友卡,方便校友身份验证及享受校园服务,例如进出校园、使用校园设施等。电子校友卡是一种身份识别方式,可以通过小程序展示。
预约访校 校友可以在线预约返校,通过填写返校申请并选择访问日期、时间段等详细信息,方便学校提前安排接待。预约审批通过后,校友可按照计划返校。
校友动态 校友可以通过校友动态板块,了解其他校友的最新消息和动态。这个功能可以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校友可以分享个人近况、职业发展或对母校的祝福。
爱心捐赠 校友可以通过小程序向母校进行爱心捐赠,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教育项目、学生奖学金等。捐赠流程简单便捷,校友可以自由选择捐赠金额和项目。
留言本 校友可以在留言本中给母校留言,表达对学校的祝愿或提出建议,增强校友和母校之间的互动。学校也可以查看并回复这些留言,促进情感交流。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展示是一个展示校友个人成就的平台,校友可以上传自己的个人简介、荣誉奖项、事业发展等信息,展示在母校平台上,增强校友之间的互动和荣誉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微信小程序 面向学校功能

校友审批 学校管理方可以通过小程序对申请电子校友卡或预约返校的校友进行身份和资料审核,确保申请人的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以保障校园安全和校友体验。
预约审批 学校可以对校友的返校预约申请进行审核,评估是否符合返校要求并根据校园日程安排批准或拒绝返校申请。通过审批后,校友可在指定时间返校。
预约放行 学校安保人员可以在校友返校当天,通过小程序进行预约信息的核验和放行操作。通过扫描校友电子校友卡或预约信息,确保校园进出的安全管理。
学校动态宣传 学校管理方可以通过小程序发布最新的校园新闻、活动公告、招生信息等内容,向校友及在校师生传递学校动态,保持校友对母校的关注和了解。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学校介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根植于1813年重建的笔山书院,历经风雨沧桑,文脉绵延不绝。其历史可追溯至清嘉庆年间,书院初成之时,文人墨客云集,笔耕不辍,诗书传家。岁月流转,兴义师范从高等小学堂到兴义县立中学,再到贵州省兴义中学,每一次变迁,都是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与传承。 建国后的1952年,学校更名为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开启了现代师范教育的新篇章。1975年,学校被定名为兴义地区“五·七”师范大学,1978年再次更名,直至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这所百年学府,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校园内,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一砖一瓦间皆透露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校舍建筑总面积达34.02万平方米,其中图书馆藏书丰富,馆藏纸质图书72万册,电子图书80.1万册,数字资源1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77.65万元,为师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校园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春花烂漫,夏日葱郁,秋色宜人,冬景静谧,正如古人所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学校秉持“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现有14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农学九大学科门类。学校不仅在教学上精益求精,还在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重要科研任务,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了众多教材和著作。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721人,其中正高职称69人,副高职称248人,引进和培养博士111人、硕士392人。学校还拥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和享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贵州省“千”层次人才和贵州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他们共同构成了学校强大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学校还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如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和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不仅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这里,一代代学子茁壮成长,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将继续秉承“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正如《诗经》所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开通状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暂未开通,微信扫码可体验部分功能!
